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如何治疗比较好
已采纳问题分析:西医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血栓形成包括抗血小板、抗凝、促纤溶等。
(1)抗血栓形成治疗:急性期为阻断血栓形成可用肝素治疗。对有动静脉血栓者可口服抗凝剂对已用足量华法林抗凝仍有反复血栓形成者可皮下注射足量肝素,2次/d,使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2倍,或采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激素、肝素和华法林抗凝联合治疗。
(2)针对流产治疗:每天小剂量阿司匹林(60~80mg)口服和肝素5000~10000单位皮下注射,2次/d可使APS中的妊娠得以改善。为防止长期肝素治疗所致的骨质疏松,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对肝素无效或副作用明显者,可每月按0.4g/(kg?d)静脉滴注γ球蛋白4~5天,同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泼尼松20~60mg/d加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成功地防止流产但只是在其他治疗失败时用。长期大剂量激素对妊娠、胎儿不利。流产一旦确诊为APS所致后以小量阿司匹林,疗效明显。
意见建议: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是辨证论治,分型治疗。常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三型。分别应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和温经补肾活血化瘀法组方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抵挡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有血竭胶囊抗血栓丸川芎嗪片等。
问题分析: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的治疗原则:
1、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斯匹林
2、抗凝治疗;华法令及肝素
3、促进纤溶链激酸
意见建议: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抗栓塞、抗凝、免疫抑制等,下面分述各种治疗方法。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酶的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合成。血栓素A2(TXA2)能使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作为TXA2栓塞的形成。妊娠合并APS阿司匹林常用量为80mg/d,可待续整个孕期长期服用,经治疗后妊娠成功率可达75%,且对胎儿和孕母无明显不良影响。
2、泼尼松 泼尼松从妊娠开始应用,40-60mg/d,连续用药至妊娠24周,以后逐渐减量至10mg维持到分娩,同时配伍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达70%以上。但泼尼松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糖尿病等,因此使用应谨慎,有报道有小剂量泼尼松每日5mg和阿司匹林配伍能减少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疗效。
3、肝素 普通肝素由于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比较安全,临床应用肝素治疗后妊娠结局良好。肝素治疗开始剂量为10000-20000U/d,分203次注射,中期妊娠后将剂量调节至15000-20000U直至分娩前24-48小时停药。但长期应用肝素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目前推荐低分子量肝素的剂量是5600U/d,认为其预防栓塞性疾病的效果与肝素相似,但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少。现临床上常用肝素、阿司匹林、泼尼桦互相配伍或3种药物联合使用,但尚无取得共识的最佳方案。
4、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APS给药方法在妊娠的早、中期的第一个月用免疫球蛋白400mg/kg.d-1,连用5天,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0mg.d-1。经过治疗后病人血清中IgGACL效度下降,基本上都分娩出健康婴儿,分娩后检测治盘组织亦无明显组织学异常。
六、抗心磷脂抗体与乙型肝炎感染 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常见于自身免疫病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但也在许多传染病特别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如HIV感染,腮腺炎、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中检出。
问题分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多见于红斑狼疮等一些结缔组织病病人中,也可见于某些原因不明的女性。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血管内血栓形成、自发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伴有抗凝因子和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实验室检查。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
意见建议:治疗方面来说,无临床症状抗磷脂抗体阳性病人可不治疗或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注意减少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如中止吸烟,不再用口服避孕药等。对于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静注肝素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伴用其它的溶栓药物。对于血栓形成后的长期治疗可采用华法林,但应注意治疗中的出血倾向。
问题分析:您好,抗磷脂抗体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该病是狼疮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意见建议:该病治疗主要是抑制血栓形成,如抗血小板、抗凝、促纤溶等,同时,可以配合益气养血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