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解析拉肚子三大因素
小儿腹泻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也会时有产生,致使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清楚它的致病因素,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也要做好预防的工作。
小儿腹泻缘由
1、非感染因素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理性能较差。
③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此婴幼儿易得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豢养儿较少病发,得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1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④婴儿体液散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份代谢旺盛,调理功能又差,较易产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得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之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品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此易产生在人工豢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品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沾染,如病房内爆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份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致使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遭到感染也可引发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发腹泻的缘由1部份是由于肠道外感染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另外一部份多是肠道内外均为同1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发。
(3)滥用抗生素而至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时间较大量地利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发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下降而产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发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发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品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发婴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预防
1、积极提倡母乳豢养:首先提倡母乳豢养,因母乳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是避免腹泻的比较好食品。并且还要注意不要在夏季给婴儿断奶。
2、注意饮食卫生:人工豢养的婴儿,食具每天要煮沸消毒,每次使用前用开水冲烫,消毒好的食具要避免污染,奶瓶上加罩。牛奶每次要煮沸后食用。
3、按顺序添加辅食:不论服用母乳或牛乳的小儿都应按时定量,如大便稀、次数多则不要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的顺序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固体食品等,注意要从少许逐步加多,切忌几种食品1起加。
4、少吃油腻食品:夏季酷热,小儿要避免过食或吃脂肪含量高的油腻食品。
5、生活要有规律:小儿生活要有规律,充足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小儿腹泻危害
1、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机体不但不能有效地从食品中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而且还会以肠液的情势将它们进1步丢失。所以腹泻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话,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中,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它们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没必要要的痛苦,例如低钾可引发固执性的腹胀,低钙可引发手足抽搦或惊厥。
2、病毒性心肌炎:它产生在肠道病毒感染而至的腹泻以后,腹泻使患儿的抵抗力进1步降落,病毒便可侵犯心脏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此病的患儿会有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重症患儿会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致使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乃至危及生命。
3、肠套叠: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1,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发率逐步下降。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产生延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腹泻和伴随它的病毒感染是引发肠套叠的主要缘由,应当引发警惕。
4、营养不良:多产生在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以后。营养不良会使患儿的抵抗力进1步降落,易继发各种感染,如鹅口疮、支气管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而且腹泻迁延不愈还会加重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
标签:
下一篇:高血压治疗用药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