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 > 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已采纳
性别:女 年龄:60岁

病情描述:

奶奶最近感觉走路不对劲,问了之后奶奶说身体下肢感到不适,走路容易出现颠簸,担心奶奶,就一起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动脉硬化闭塞症。请问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想得到什么帮助: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刘景璐 职称: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5389        评价:6
已采纳

问题分析:你好,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意见建议: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2016-01-03
徐哲
徐哲 职称:主治医师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科
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1941        评价:1

问题分析:从上述的情况来看,老年人如果出现间歇性的跛行需要考虑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而导致的局部血栓形成,阻塞或者部分阻塞血管而引起下肢无力

意见建议:个人意见:动脉硬化导致了栓塞就可以导致局部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2015-11-25
刘金祥
刘金祥 职称:医师
石家庄乐心医院 中医综合科
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27242        评价:79

问题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则行走后整个臀部和下肢有酸胀、乏力和疼痛如症状发生于小腿则提示可能为股动脉闭塞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

意见建议: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产生而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若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早到专业权威的周围血管科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后尽早治疗

2015-11-26
侯攀
侯攀 职称: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1986        评价:1

问题分析: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主要临床表现:
(1)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
(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
(3)感觉异常。
(4)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5)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
(6)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7)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
(8)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意见建议: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 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闭塞)。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
上述症状日益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愈来愈缩短,直至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患肢皮肤温度显著降低,明显苍白,或出现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此期动脉病变已以器质性变化为主,肢体依靠侧支循环而保持存活。作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仍可出现皮肤温度升高,但不能到达正常水平。
第三期 坏死期
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且呈持续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体以减轻疼痛,肢体伴有明显肿胀。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贫血。如果继发感染后,干性坏疽变成湿性坏疽,出现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症状。第三期中,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液不足以代偿必需的血供,坏死肢端不能存活。

2015-11-26
相关疾病
推荐医院
知名专家
  • 郑金刚主任医师
    内科,心血管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 高焱莎主任医师
    内科,心血管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 陈改玲副主任医师
    内科,心血管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 周玉杰主任医师
    内科,心血管内科
    安贞医院
免费向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采纳感言
对该回答的感言:
评价
*满意度:
*评论内容:
内容不少于20字